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精品国产自在久久,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一,亚洲欧美视频一区,小情侣高清国产在线播放,eeuss免费鲁丝片

2025年04月03日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本地 > 正文

風吹麥浪香滿天 “顆粒歸倉”好豐年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4-06-21 作者:本報記者 紀雨童  打印

  “今年全市114.2萬畝小麥總產量78.64億斤,與去年相比增加6.74億斤,增長9.78%;截至6月18日,全市134.62萬畝秋糧播種全部入地……”麥浪翻空沃野黃,豐收愉悅寫眉行。三門峽市農業(yè)農村局傳來的這一組亮眼的數字,彰顯了全市上下聚焦糧食安全“國之大者”,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持續(xù)深化農業(yè)農村系統(tǒng)“千名干部下基層”重作為,推動農業(yè)現代化實踐在崤函大地開花結果的擔當。

  一

  盛夏時節(jié),崤函大地千里沃野滿目金黃,自東向西、從南到北,上千臺聯合收割機、播種機在田間穿梭,這邊小麥脫穗“顆粒歸倉”,那邊翻茬、播種,一幅幅熱氣騰騰的“農耕圖”——又是一年好“豐”景。

  5月21日,靈寶市五畝鄉(xiāng)項城村村民喜開我市麥收“第一鐮”,拉開了我市今年“三夏”生產的序幕。隨后,千方百計奪取夏糧豐產豐收,種足種好秋糧作物,夯實全年糧食穩(wěn)產基礎的“三夏”戰(zhàn)役捷報頻傳。

  6月13日,靈寶市西閻鄉(xiāng)東呂店村,種植大戶常項生的家庭農場,600多畝小麥已收割結束,秋糧正在播種。

  作為全國勞模,“70后”常項生過去數十年一直專注種田,2009年成立農機合作社,創(chuàng)建靈寶少妮種植家庭農場。今年,常項生的小麥畝產在900斤左右,高于去年。而在他的農場小院里,聯合收割機、拖拉機、噴桿式打藥機等10余臺“大鐵牛”姿態(tài)各異,這里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現代化種糧基地。

  “從澆灌、植保到收割,都是機械化、自動化,幾百畝田,一人就管了。”有了先進的農業(yè)科技和裝備作支撐,常項生種田更有了底氣。按照目前農業(yè)精細化管理模式種地,比以前傳統(tǒng)作業(yè)方式節(jié)省了不少成本,效率也更高。

  駕馭這些“大鐵牛”,種糧、收糧,常項生家年收入幾十萬元,去年家里還添了越野車、皮卡車。他說:“今年年景好,國家政策好,這一年流在地里的汗可是開‘花’了。”

  常項生只是我市眾多種糧大戶的代表之一,他們成為走在時代前沿、鄉(xiāng)村振興路上的新農人,用新理念、新技術科學種田,讓種糧走向規(guī)模化、現代化。

  靈寶市農業(yè)農村局農業(yè)技術中心主任趙宏偉表示,當前糧食生產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今年三門峽投入了1157臺聯合收割機,奔跑在田間搶收搶種,確保了“顆粒歸倉”,秋糧播種入地。

  在全市,從市到各縣(市、區(qū))及有關部門的27塊示范田遍布崤函大地,堅定著群眾和種糧大戶從土地要“金子”的信心,凝聚著農業(yè)新質生產力。

  今年全市小麥平均畝產662.4斤,最高畝產1400斤。與去年相比,畝產增加50.8斤,增長8.3%。截至6月18日,已收購小麥9100噸、收購資金2.9億元……糧安天下,作為“中原糧倉”的一分子,三門峽把這碗糧穩(wěn)穩(wěn)地端在了手上。

  二

  沿黃道路靈寶市陽平鎮(zhèn)閿鄉(xiāng)村段,彩色小麥科技小院里黑小麥堆成小山,色澤漂亮、顆粒飽滿;道路另一邊是500多畝彩色小麥地。

  這里的彩色小麥是三門峽中普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人員經過多年努力培育成功的,作為具有保健功能的特色營養(yǎng)食品,填補了國內空白。2007年中普公司獲得中國“彩色小麥綠色食品生產示范基地”認證,這里的彩色小麥種子也受到專家和種植戶的關注。

  彩色小麥在全市種植面積8000畝,像“彩虹”飛灑良田沃野,其收購價格高于普通小麥。而其深加工產品掛面、餃子面等作為綠色生態(tài)營養(yǎng)食品,受到青睞。

  走進澠池縣原種廠,彩色小麥品種有20多種。從1952年建廠到現在,這里一直以傳統(tǒng)糧種培育改良和新品種研發(fā)為主。今年,該廠試種第3年的1000畝改良種“偉隴158”獲得豐收,平均畝產877斤,其抗逆性強。

  該廠的實驗地40畝麥地,產量從過去的每畝300斤增長到今年的1200斤。該廠廠長張文敏說:“用良種,巧施肥,精細管,一定會有好收成。”

  有好種,才有好“豐”景。

  據了解,我市不斷加大良種培育力度,三門峽市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先后組織實施科技攻關項目11項,完成農業(yè)技術推廣項目6項,選育審定小麥新品種7個,其中4個取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證書,獲得科技進步獎7項、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

  這些新品種的不斷推廣和改良,為夏糧豐收夯實了基礎。同時,為大面積提高小麥單產,我市聚焦破解制約小麥生產的關鍵因素,積極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有機融合,探索出了“提效率、提地力、提單產,減水、減肥、減人工”的小麥大面積單產均衡增產之法。

  良田建設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關鍵舉措,增發(fā)國債高標準項目讓農田“旱澇保收”。今年,全市增發(fā)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7.6萬畝,涉及澠池縣、靈寶市、陜州區(qū),項目總投資2.28億元,其中國債資金1.77億元,目前3個縣(市、區(qū))項目已全部開工,預計年底前全面完工。建成后,全市高標準農田將累計達到101.3萬畝。

  與此同時,良種良機良法配套,大力推廣糧食綠色高產高效集成技術、玉米密植滴灌精準調控、化肥減量增效“三新”(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水肥一體等新技術,實現農業(yè)綠色發(fā)展和提質增效。據調查,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206.7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90.5%,施用有機肥72.7萬畝。數據顯示,通過集成推廣良種良機良法所種出的糧食產量平均增加10%,小麥畝均增產70斤,玉米畝均增產60斤。

  從種子到科學種田精細化管理再到加工、收購,我市的小麥生產形成了一個高效高質的產業(yè)鏈。

  三

  糧食要增產,三分靠種,七分靠管。

  澠池縣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郭韶勇手機里,“農辦群”“技術群”“大戶群”的活躍度始終不減。郭韶勇說,下基層,他干得最多的事,就是不斷回復、協(xié)調、解決用戶的各種需求。

  “現在種田都是全程機械化、智能化,我們的微信群里不定時就能收到麥田管理的技術要點,還會有農技人員到現場進行指導,享受到了‘保姆式’服務。”這讓澠池縣的種糧大戶種田越來越有信心。

  今年一外地收割機不慎側翻在地,在群里看到司機求助后,農業(yè)服務隊第一時間調來吊機幫助司機解困。服務前置,為司機送“服務包”;打主動仗,讓“大鐵牛”為群眾收好麥、播好種,今年僅澠池縣農業(yè)農村局就組織了12個服務隊保收保種。

  “三夏”期間,秋糧播種進入關鍵期,部分秋糧播種受到干旱影響,剛播種入地的秋作物急需“喝”水,沒入地的種子需要墑情播種。我市迅速部署,為確保秋糧豐收,一場抗旱保豐收之戰(zhàn)打響。

  連日來,天氣高溫,澠池縣農業(yè)服務小組指導群眾澆水,緩解旱情;靈寶市利用灌區(qū)設施從焦村鎮(zhèn)開閘放水,田間地頭滴灌、噴灌、澆灌齊發(fā)力,抗旱保秋忙。

  搶收搶種,市農業(yè)農村局的2個“三夏”生產工作指導組,組織專家分區(qū)域、分作物制定完善技術意見,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督促指導和技術指導,協(xié)調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全市34個農業(yè)服務隊的293名黨員干部奔忙在“三夏”戰(zhàn)場上,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務、送文化、送溫暖。隨著全市農業(yè)農村“千名干部進基層”活動的不斷深化,一大批“愛農業(yè)、愛農村、愛農民”的黨員干部,常年深入田間地頭,為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推動農業(yè)現代化,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三門峽實踐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