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精品国产自在久久,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一,亚洲欧美视频一区,小情侣高清国产在线播放,eeuss免费鲁丝片

2025年04月03日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伏牛 > 正文

詩詞里的“哀與樂”

□阮君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5-04-01   打印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的《清明》傳誦至今。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清明”之名源自《歲時百問》,“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春回大地,草木萌發(fā),萬物潔凈明亮。唐代《唐會要》記載:“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jié),前后各給三天。”這般“黃金周”制度,讓掃墓、踏青成為全民性活動,文人墨客紛紛提筆,在煙火與詩行間定格了節(jié)俗的風貌。

  在唐代,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上巳節(jié)三節(jié)相連,各司其職。彼時,長安城的寒食節(jié)像是被按下了靜音鍵,三日之內(nèi),炊煙盡絕,一片寂靜。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描繪了這樣的場景:“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這么一幅春風裹挾紙錢飛舞、古墓被春草覆蓋的畫面,將掃墓描繪得莊重而凄清。

  王建的《寒食行》則進一步渲染了這種哀愁:“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但看壟上無新土,此中白骨應無主。”三日無火,紙錢難以抵達另一個世界,那些無人祭掃的孤墳,更添一份蕭條與凄涼。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仿佛天空也在為逝去的生命而哭泣。

  到了宋代,三節(jié)的界限已逐漸模糊,最終融合為今日的清明節(jié),形成了一個既緬懷先人又踏青郊游的復合型節(jié)日。歐陽修在《采桑子》中寫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詩中并提“清明上巳”,既印證了兩節(jié)相容,又將清明節(jié)中的“樂”點出來了——西湖旁車水馬龍,游人如織,一片繁華景象,與杜牧筆下的“欲斷魂”形成了鮮明對比。

  宋祁的《玉樓春·春景》中也有“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詩句,詩人筆下的清明時節(jié)風光漸好,人們泛舟湖上,綠楊紅杏,春意盎然。如此意境與掃墓祭祖時的肅穆形成強烈反差,這不僅僅是物質世界的繁華,更是人們內(nèi)心對生命美好的向往。除了踏青,還有插柳、蹴鞠、蕩秋千、打馬球等習俗,可見古人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多么的輕松愉悅。

  掃墓與踏青,生與死,哀與樂,在清明這一天達成了微妙的平衡。范成大在《春日田園雜興》中寫道:“桃杏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在這樣一個原本該是祭掃先祖的嚴肅時刻,詩中卻寫出“踏歌椎鼓”的熱烈場景,暗合古人“哀而不傷”的哲學——在追思中孕育新生,于鼓樂間傳遞對生命的贊歌。黃庭堅的“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更是深刻,無論生前是賢者還是愚人,最終都將歸于塵土。這種直面生死的肅穆,讓人在哀嘆之余,深刻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品讀這些詩詞,看古人的豁達與智慧,掃墓者與踏青者同路而行,這不僅是古人精神的映照,更是文化的傳承。古人以詩詞為筆,細膩描繪了清明的哀思與歡樂,千年后的我們,亦當跟隨他們的腳步,在細雨中祭奠、春風里折柳,去思考生命、感悟生活。


( 編輯: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