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士者,仁人也,以愛人為尚,以舍己忘利為德。義士之為人,可利國,如介子推之割肉,焚身于綿山,重耳稱霸;義士之行事,能利人,若信陵君之盜符,羈留于邯鄲,趙勝頌揚(yáng)。斯人斯事,莫不傳于古詩人之口,頌于太史令之文。是故,以義士為尊,見于竹帛,其來久矣。 不惟古之時(shí)有義士,今之世亦有義士。近聞有李寶峰者,生于桃林古郡,長于弘農(nóng)之鄉(xiāng),默默無聞于平日,舍己救人以永康。本戲娛于周末,妻孥熙熙;聞呼救于耳畔,父母慌張。水里童子,起伏倉皇。何暇思考?無須商量。怎顧乏水中之技,惟知救人于匆忙。寶峰入水,留妻子于河岸;群眾援手,救童子于汪洋。落水者無虞,父母載欣載喜;施救者力盡,哀妻子以永傷。雖醫(yī)者施以妙手,奈日色已無光。妻悲良人之逝,忽作兩隔;兒哭慈父之隕,感慟一方。 寶峰非不知其拙于泳技也,寶峰非不知其子幼小也,寶峰非不知其妻擔(dān)憂也,寶峰非不知其高堂白發(fā)也。然,水中童子,性命倏忽,不容其猶疑,必義之為先也。義者,君子之德也,故夫子云“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斯利者何有?無官家之懸賞,無私家之諾言;高堂如聞霹靂,妻子難享天倫。舍己忘生能如此,惟義可稱。 義之為大,崇高之德。尊義崇德,古今一也。寶峰之義,以愛人為先,此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使然,信念使然。寶峰之義傳于閭巷,聞?wù)吣淮箿I;蛞愿啐g奔呼于上下,稱其德,揚(yáng)其善;或以財(cái)力承諾以年歲,助其妻,扶其幼。寶峰之舉是義,奔呼、承諾何嘗非義?以義稱義,是義之尊,斯必宜也。 斯人雖去,義光世間,沉郁賦之,永彰塵寰。 ( 編輯:tln ) |
義士賦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4-05-22 作者:□孟愛榮 打印

- 上一條:小河潺潺寫流年
- 下一條:細(xì)雨中的約會